拾书偶得

                                                        

  《新思潮:一种新态度》:胡适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对研究问题提出了一个至今仍有实用意义的“评判的态度”,即不要惧怕反对。“反对是该欢迎的,因为反对便是兴趣的表示。”他还从更实用的角度指出:“反对的讨论不但给我们许多不要钱的广告,还可使我们得到讨论的益处,使真理格外分明。”在如今胡适先生可能仍被纳为“御用文人”、“政府的诤友”等等类人,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胡适先生对反判孔教礼法和伦理,反判旧政治的“新思潮”表示支持,提出了真理越辩越明的论点。敢问当今的政治论坛可否有这种民主论制的氛围?“统一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听到的最有“权”威的声音。怎么能有政治上的反对论点,那岂非是对权力的一种觊觎?人民民主法制可以再等五十年,权力不容窥伺。胡适先生关注支持的“新思潮”距今也有五、六十年了,我们的思想和民主停留或倒退在一个怎样的地步。

  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对所谓“旧有的学术思想”持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在反对调和上,他没有摆脱实用主义最大的弊端,即实用价值取代人文价值或历史的人文价值。他认为评判的态度只认得一个是与不是,调和是懒人懦夫守旧的惰性。这与他关于一点一滴的改良观点形成一种矛盾。所以他又提出对“国粹”和“国渣”采取整理国故的态度。的确,古代的学术思想没有条理、没有系统,但各家各说自成一脉相互或交错论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不是一句反对调和就能评判真伪,不是一句整理国故就可以将一些难以考据的学问,尤其是触及形而上的玄学和至今无法定论的学说归之为“以讹传讹的谬说”,如此整理怎能弄清文化遗产中悬而未决的部分。用科学的方法考证,人人都善言之,岂不知科学也是日新月异?今日之科学可能是昨日之科学的反动,昨日科学的实用武断不就是一种盲从。当代从爱因斯坦E=MC2的狭义相对论到由电磁现象研究而扩展至引力理论的广义相对论,时间的相对性,粒子与波的统一性等等的物理新成,逐步揭开时空外之时空的奥秘,从思维上为我们古人之以易学为主的玄学观存在的意义和可证性以及宗教的起源提供了研究的可能。学说的调和就是对自己局限性或历史局限性的一种勇于承认的态度。未证实或无力考据的论说,应给予宽容的态度,评判自己也不知所以然之学说是迷信,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与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是INDIVIDUALISM而非EGOISM )是同一种意义,也是历史进化和文明进步的动力。

                                           1997年10月21日

[返回]